我尝试从段永平在浙大的访谈中,提炼了5个我感触最深的方向,也加上我自己作为大学生的一些思考。
一、关于成长:学会从“看热闹”走向“看本质”
段永平说,真正的成长,是从“知道什么是对的”,到“坚持做对的事”。
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场景:
我们常在各种台刷到一个热点新闻,然后能看到很多人跟着讨论情绪、站队撕X,但很少有人问:“这件事的背后是什么?它为什么会发生?是谁受益了?”
而段永平的建议很简单也很本质:
“要养成一个习惯,看到反常现象时去追问它的源头。”
成长,就是学会拉高视角、拉长时间线,用“本质思维”+“长远眼光”来判断事情的价值。
另外,他还说了句我非常喜欢的话:
“不要让重要的事情变成紧急的。”
像健康、学习、思考能力这些事,如果不提前布局,迟早会变成焦虑和危机。
📌 我自己的困惑是:现在简中世界里大家都在说“寻找热爱”,可说实话,我现在并不知道我真正热爱的是什么。段永平也没直接回答这个问题,但他说:你只要不断去尝试和靠近,就不会太偏。
二、在快速变化的时代,如何持续学习?
当被问到“如何适应AI时代的新变化”时,他没有讲工具和赛道,而是说了一句特别真实的话:
“你只要不恐惧学习,就没有问题。”
他提出了两个底层的学习能力:
-
逻辑思维:学会厘清因果,而不是听风就是雨。
-
批判性思维:面对一个观点时,尝试去验证它,证实、证伪,或暂时存疑。
举个例子,现在AI工具层出不穷,GPT、Copilot、Claude……但你真正能用好它,不是靠“刷功能清单”,而是要问:
“它能解决我当前哪个具体问题?”
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,“会筛选”比“会搜集”更重要。
三、如何判断一件事是不是“对的”?
他说了一段我印象极深的内容:
“其实大部分人都知道什么是错的事,只是因为错的事情有短期的诱惑,他们选择视而不见。”
比如抽烟、熬夜、论文抄袭、炒短线……谁不知道这些事情不好?
但为什么还是有人做?
因为短期回报太诱人,长期回报太遥远。
这时候我想到经济学里的一个经典原则:
沉没成本不参与重大决策。
该止损时就止损,错了就改,别继续浪费时间和精力去“把面子挣回来”。
段永平说得更简单直接:
“发现错了就赶紧改。”
四、关于创业:不是一腔热血,而是思考和准备
很多人以为段永平会鼓励年轻人“大胆创业”,结果他却说:
“真正想创业的人,不需要别人鼓励。”
他甚至说过,“走投无路”也是创业的一个出发点。这听起来有点冷酷,但细想却很真实:
创业的本质,是你有想法、有能力、有资源,才去做一件你非做不可的事。
他还提醒说: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,不能因为激情去做决策。
我特别喜欢他对“创新”的定义:
“创新其实是差异化,是你为用户解决了什么真实痛点。”
而不是“我做了个别人没做过的东西”。
他说:“要敢为天下后,后中争先。”——踩在别人肩膀上走得更快,这其实是创业者更聪明的做法。
五、关于投资: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投资者
段永平被问到“高风险投资时怎么判断”时,他说得很清楚:
“风投不是在赌未来,而是在赌逻辑。”
更让我印象深刻的,是他谈到一个现实问题:
“有人说投资跟我3500一个月的工资有什么关系?但其实,每个人都是投资者,只是你投的东西不同。”
你花时间刷抖音,是在“投资”情绪刺激;
你花钱学编程,是在投资技能;
你刷题备考、练口语,是在投资未来。
所以他强调:最重要、最确定的投资,是投资自己的大脑,尤其在经济下行的周期。
最后,我想说:
我没有从这场访谈中“学到一个赚钱的方法”,但我却学到了:
-
成长要看本质、看长远;
-
做事要判断对错,而不是只看短期得失;
-
创业要基于热爱和理性;
-
投资不只是钱,更是大脑和判断力。
这是一场慢慢沉淀的思考,也是我希望自己能一直坚持走的路。
你最终会成为那个你本该成为的人。
这是段永平说的,也是我写下这篇文章的理由。